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,帶動電子元器件旺盛需求,而上游產能短期難以匹配,造成上游元器件普遍缺貨漲價,晶圓、被動元器件、面板、覆銅板、晶振等普遍出現不同程度價格上漲。電子元件想必大家都清楚,其是信息和制造產業發展的基石,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、基礎性、先導性產業。被動元件是電子元件的一種,主要包括電容、電阻、電感等產品,也是電子行業的基石。
目前市場,如即觸控與顯示驅動器集成TDDI、MCU、觸摸IC、驅動電路ic等商品供不應求。從整體市場需求訂單狀況來看,市場需求活躍,但因為產能無法支持到位,晶圓制造代工高溢價狀況,設計環節企業為了保證產能和客戶共同負擔成本上漲,接受漲價。
漲價的電子元器件無論從品種上還是漲價密度上,均甚于往年。究其原因,在于供需的兩個方面。供給端,過去幾年全球產能擴充并不順利,從2018年開始,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,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于物流及人流造成極大的影響,進而限制了實際產能的擴充;需求方面,如今正處于5G代際切換窗口,硅含量迅速提升,包括手機、新能源車、HPC(服務器、礦機等)、IoT等多重需求的提升,不僅僅是量,而且是多制程的全面需求爆發。同時,中國國產化加速,21年1、2月份,中國芯片量同比增長79.9%。
現在來看,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電子產品也在不斷進步,構成其的電子元器件的價格也在不會不斷上漲。不過這個上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且由于現在電子元件制造廠越來越多,電子元器件也越來越多,供貨量還是足夠的。一些高端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的價格一直是很高的,變化應該不大。
近期ECAS與有芯電子發布了一份《安全穩定的芯片供應鏈問卷調查》,其中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。其中發現,企業在購銷元器件的金額上,海外品牌占比52.3%,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占比85%以上。而這些市場,便是國內企業可以繼續擴張的空間。當進一步問及購銷的海外品牌元器件中多大比例可國產替代時,只能替代30%以下的占比為50.5%,只能替代10%的元器件的企業占比為21.1%,平均認為35.1%的海外品牌元器件可實現國產替代。
更有意思的是,面對國內的廠商,許多企業在采購時對于國內外品牌在價格上的態度也截然不同。有62.6%的受訪者要求國產替代產品價格必須低于海外品牌,只有10.7%的受訪者接受國產替代的價格高于海外品牌。
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9日,工信部已印發《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(2021—2023年)》,為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未來發展繪制了詳細藍圖。在智能終端、5G、工業互聯網和數據中心、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推動電子元器件差異化應用。
推薦新聞
Copyright ? 20201 陜西萬訊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2021010731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西安